English

对百科全书工作写这么几句话

1998-10-14 来源:中华读书报 于光远 我有话说

我们的百科全书,应该既是仓库———具有时代性的知识宝库,又是生产现代先进武器的兵工厂,具有批判性和战斗性。一部高水平的百科全书还应该有若干条由当代学识高超的人撰写的、很高水平的,独立思想(“文责自负”)的创作。

 我参加过几部中国百科全书的工作。

(1)1956年我国制定1956—1967年十二年科学发展规划工作时,我向周恩来同志提出我们不仅要制定自然科学方面的规划,还应该同时制定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规划,恩来同志表示同意。经过和当时负责科学规划工作的李富春、陈毅商定,决定立即开始这方面的规划工作,指定由中央宣传部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去操作。我主张在这个规划中写进编辑中国大百科全书一项。1957年刘导生和我赴莫斯科与苏联科学院谈判期间,我特地访问苏联大百科全书编辑部,与总编辑邵武勉院士会见,此次会见时我所作的简单记录,已交给我国大百科全书编辑部姜椿芳同志。文革后由于姜椿芳等同志的努力,编辑大百科全书的工作得以落实,这项工作由总编委会领导,我是总编委委员并受委托帮助姜椿芳的日常工作,后因故没有管下去,这一套大百科全书取得了阶段性成果,是不容易的。但是应该说它并未完成。原定按学科分卷出齐后还要出按字顺编就的百科全书。我们决定这么做的理由是分卷出版有一个不可避免的缺点,那就是会有许多条目因为很难列入这许多卷中而缺漏。同时此书从第一本出版的《天文学》到最后出版的那几卷中间相隔有十来年之久,所收入的知识截止的期限很不一致。因此不能认为它已经完成,甚至不能认为已经初步完成。

(2)1994年团结出版社出了一部《中国小百科全书》,要我挂个主编的名义,那是八卷本二千二百多万字的规模,这部小百科全书,仍是分学科出版的,一次出齐。出书前我没有做什么工作,出书后我打算在使用中把发现的问题告诉他们,对此书我有一条总的意见,就是希望定期补充新的知识,出增补本,并按字顺再出一版,他们也曾有过这个想法,未见进行。

(3)1998年1月华夏出版社出版了一部《简明华夏百科全书》,篇幅也是八卷,二千四百万字,比《小百科全书》只多一百多万字,这部百科全书是我国第一部按字顺编辑的。这部百科全书设立两个委员会,一个是学术委员会,一个是总编辑委员会。我被要求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,副主任委员是中国科学院的院长路甬祥、中国工程院的副院长朱高峰、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吉、中国科协书记刘恕、前国家科委副主任吴明喻等。今年2月上旬在为这部百科全书出版而举行的会议上,我发表了这样一个观点:一部百科全书要成为高水平的,它的初版只能是一个基础。要靠它的再版三版乃至许许多多版。由于出一个新版不容易,因此每一年或每若干年出一本《增补》。我建议这部百科全书立即开始搜集使用者的意见和建议,包括对某一条释文的意见,准备出第一本《增补》,内容截止到1999年底,2000年出版,从此每隔若干年出一个新的版本。这也是邵武勉院士在介绍他们经验时特别强调的一点,只有不断增补修改,一部百科全书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。

说起百科全书不能不想起法国百科全书派,不能不想起狄德罗说过的一句话,他说自己要编的那部百科全书,不是仓库而是兵工厂。我想作一点修改,说我们的百科全书,应该既是仓库———具有时代性的知识宝库,又是生产现代先进武器的兵工厂,具有批判性和战斗性。一部高水平的百科全书还应该有若干条由当代学识高超的人撰写的、很高水平的、独立思想(“文责自负”)的创作。做到这一点,这部百科全书的价值就高了。

在那天的会议上,我不但讲了“百科全书”、“百科全书派”、“百科全书学”这些问题,我还讲到自己曾在一本外国的辞书中看到过“百科全书推销”这样一个条目,我讲百科全书的推销工作很重要。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卷出版时最初北京大学只要一本,经过推销卖出几十本,这是姜椿芳告诉我的。一部百科全书要做好不断修改订正工作,如果没有许多人使用这本书,也是很难做好的。可是我回家查了我手边的好多部辞书,没有把“百科全书推销员”这个条目查出来,我想应该把这个条目找出来,因为仅凭记忆是不可靠的,虽然我相信自己的记忆不会错,但还是以后找到才算数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